春季关税风波引发大盘回落时,个人投资者大举进场“抄底”,推动股指迅速反弹至历史新高,昔日迷因交易亦卷土重来。尽管华尔街老手担忧在高估值背景下泡沫加剧,但散户韧性或不止是情绪使然:一代投资者成长于超低利率与长期牛市,早期“赚钱记忆”强化了逢低加仓的习惯。
2022 年美联储加息令标普全年跌 19%时,美股开放式基金与 ETF 仍净流入 270 亿美元,随后标普迎来 25 年来最佳两年。今年 8 月就业数据不佳引发的下跌很快被买回;4 月“解放日”后标普连跌约 5%之际,散户单周加仓创纪录,至 310 亿美元。
结构性力量也在巩固这股“逢低买入”冲动: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一季度升至 36%(自 1950 年代有统计以来最高),富达账户中的 401(k)百万富翁到 2024 年底达 53.7 万。交易与博彩娱乐化、零佣金与高杠杆工具普及,使散户参与度居高——其期权成交占比近 20%,现货成交约五分之一,远高于 2010 年。施瓦布调查显示,约 80% 客户计划在波动上升时买入。诚然,牛市终有尽头且估值越高下跌越剧烈,但若投资者心理确已迁移,新晋多头或将在抛压来临时充当“买盘缓冲”,削弱回撤的深度与持续时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